事的老夫妇的手里,请他们代为抚养。随后我教坊,家人散尽,等到两年后我终于寻到机会能去看他了,方知那对老夫妇已去世,果儿不知
落,或是被送去了济孤堂。这些年我一直在找,天可怜见,就在去年,终于叫我打听到了人。”
“那孩极是争气,自己在济孤堂中长大,如今十六七岁了,就在西市里,跟着一个叫顾十二的人以送货卖苦力为生。我曾找过他,不敢叫他知
世,只说我是他从前父母的故人,想给他买间屋,让他
些买卖往后安稳度日,他却不肯,说无功不受禄。阿妹你若想找他,去西市打听
顾十二,问他就能找到人。”
絮雨满心的恩,连声
谢。
卫茵娘摇:“我也没
甚事,不过是尽己所能罢了。阿妹你好不容易找到我这里,我实在无能,也帮不了你什么。”
“不,我知了很多事。能找到阿
,我也心满意足,极是
喜!”
絮雨由衷地,“前几日我送
画后,一直没等到阿
你这里的消息,我以为是我寻错了人,或是阿
你已不愿再见我,我才是真的失望和难过。”
卫茵娘急忙摇。
“知阿妹你回来了,不弃仍肯认我,我怎会不想见?我在看到你送来的那画的第一,便猜到应当是你。并非是我故意叫你久等,而是我这里另有一事……”
她迟疑了,小心翼翼地望向絮雨:“阿妹,你还记得当年景升太
的儿
吗?”
絮雨怎可能忘记?
“对不起,阿。那个时候,我太不懂事了。若不是我不放你,你和我的延哥哥早已经在一起了。”
她轻声。
她那位对她极好的堂兄李延,想必早已死在了变乱平定后的那场夺位杀戮中,如今销骨泥,寂寞黄泉。
那时候,她总是叫他延哥哥。他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天资聪颖,文武双全,他会焚香调琴,也擅骑箭。她的延哥哥,是世上最为风雅,也最温柔的少年。
絮雨至今记得,有一回叫她偷看到了他坐在窗前手执眉笔,蘸着波斯来的眉黛,亲手为阿画起了眉。
而今想起,那该是如何好和闲静的一个
日午后。
可惜那时,她什么都不知,一
撞破,惊得延哥哥手中黛笔落地,阿
更是羞得面靥飞红,羡煞芙蓉。
对于有的人而言,共赴黄泉,或也胜过余生阴阳两隔,漫长相思。
卫茵娘双目凝落在她面上:“阿妹,我这里,正好另外还有一位你当年的故人,却不知你想不想也见他一见。”
絮雨微怔,对上她的眸光。当和她四目相投,那一瞬间,她若有所悟,心登时加快。
“是谁?”她问,嗓音微微发紧。
“是我延哥哥吗?”
卫茵娘此时自坐床上起,走到她的面前,再次恭敬地
跪。
“是,他没有死,最近刚来长安,人就在我这里。此事未曾告知公主,便将公主请来此,请公主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