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尼采反对egalitarianism(平等主义、平权),因为他认为平权会【剥夺英雄们的权力意志】(如上所述)。
三、读者君可能会问,既然尼采认为我们应该颠覆传统理和
德,那么他心目中的【真理】(truth)是什么?在尼采晚年的作品里,他其实认为“truth”(真理)没有任何意义——世界也……没有唯一、统一的truth。这是个非常【虚无主义】(nihilist)的观
,基本上就是在说nothing really matters,但我认为它同时也赋予我们力量,因为它赋予了我们【选择】的权力: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truth和信仰——我们可以【选择去信仰】传统(或宗教)
德观(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我们可以【选择去信仰】弱肉
(认为天资卓绝之人,天生就该将他人践踏在脚
),但……
《新月之弦》主要想用封建制
的男女关系,暗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朱元璋说“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雷霆雨
莫非君恩——如果独裁者【善】(是个benevolent dictator,“善良的独裁者”、“明君”),他或许可以
到政治清明,但一个人拥有至
无上、不被约束的权力其实是件极其危险的事,他对被统治者随时可以白刃相加,正如
洛斯囚禁
待桑。
洛斯
自己的那把匕首,代表一个【统治者】自发请求【被统治者】来约束他权力。
immoralist。
这个话题太长、太大了,可以写好几书,但有三个
我想特别
调。这些
多来自《查拉图斯特拉》以外的作品,包括不限于《Genealogy of Morals》、《Ecce Homo》、《The Antichrist》,是【我理解】中尼采的整
观念。
洛斯的原型之一,是《
我们也可以【选择去信仰】【平等、自由、尊重、公平、】,并为之付
努力。
我的另外一个观,我称之为“the short board theory of democracy”(民主
制的短板理论)。一个
桶的
容量取决于它的最短板;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取决于它最贫穷、底层的公民(所谓的“低端人
”)的生活状况如何。正如尼采所说,平等、自由这些平权理念是为了【约束
者】、【保护弱者】,但我们恰恰需要这些理念,才能保护社会最底层的公民。只有一个信息自由、舆论监督,权力各方分立、相互监督的……
制,才能保证平等、自由这些平权理念的贯彻——【约束
者】、【保护弱者】。
.
我对这些观的看法,在《纽约客》和以前的作品里应该也已经展现得很清楚了(读者君可以理解为,我在执行我作为一个“超人”的“权力意志”,说
我选择信仰的truth)。唯一想说的是,大学的时候有闲,我和朋友们(包括之前提到的那个渣男哥们儿和学
)常讨论这些,他们多认为世界是有一套【普世价值观】的。我则对此不敢苟同。我受尼采荼毒太深了哈哈,回不去了。
一、虽然希特勒利用尼采的观来给纳粹政权赋予合法
——尼采的妹妹应该政权邀请,给《查拉图斯特拉》写过前言,但这里面有好多对尼采思想的误解,因为他妹妹是个纳粹,所以会【故意】曲解尼采的意思,我建议谨慎阅读她写的东西——【但】尼采实际上是个【反种族主义】、【反
国主义】者。他认为一个人所有【与生俱来】的特征都【不是】值得骄傲的,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种族、
生地、
别、阶级,但我们在一定限度
【可以】选择我们的行为、成就,我们变成“超人”或“英雄”的途径是通过我们【个人】的行为选择和成就,而不是通过我们【与生俱来】的特质(国籍、公民权、居留权、族裔)。尼采是个
定的个人主义者(而非集
主义者)。
二 · 合集中故事的立意关联
啊!剧透了。柰在故事后期的成长与这个心【选择信仰】的权力息息相关。
简而言之,《雪之寂》是对《新月之弦》的回应,而《纽约客》是对《雪之寂》的回应。现在请容许我展开讨论。
其实如果要讨论尼采,三天三夜、几百本书也讨论不完,但……这些哲学的东西这么写来略显枯燥,似乎溶
故事里更有趣。